![[修行一小步] 打破情緒慣性行為](http://minglemagick.com/cdn/shop/articles/32_for_Blog_Posts_Preview_2_42b9c114-f6e8-4afe-9932-fa6b59b88fa3.png?v=1741934927&width=1100)
[修行一小步] 打破情緒慣性行為
昨天早上坐巴士,望著藍天白雲,巴士上不算多人也不吵,所以就少有地沒有戴耳機聽歌。過了一會,一位男士上車坐了在我的斜後方。上車後他就一直錄voice message,聲量不大而且內容只是一般公事的交待之類,完全沒有構成騷擾,但聽著聽著我就開始有點忟。
然後我問自己,忟什麼?如果他的行為合情合理,那麼我為什麼要忟?這種情緒回應就是所謂「習氣」,是過去的經驗殘留下來的痕跡。
以往經驗可能是:在車上遇到講話很大聲的人,或是有人開著speaker打機睇片。當時為了減少自己強制被騷擾,所以採取了「塞住耳仔聽歌」這個方式,試圖讓自己「聽不到」。 很明顯這是一個被動的解決方法,坦白說又無傷大雅,但是已經足以暗地種下了一顆「負面情緒的種子」。所以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,即使程度不如以往經驗般嚴重,但這顆種子就抓緊了機會萌芽成長。
為什麼常常說「覺知」很重要?如果昨天的我仍是被「忟」這個情緒蒙蔽,再次無意識地塞住耳仔,其實就根本不會有這一篇文章。反而如果能夠時刻保持自己「覺知」,保持「心靜、心定」,在情緒出現的時候,就會比較容易抽離,可以問自己「這是什麼狀況」。
很小的一件事,但這種日常生活的練習就是最好的進修機會。只要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,當遇上人生中較重大的難關時,就不需要再迷失於情緒之中,只需要處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。臨急抱佛腳不一定會失敗,但必然會比較吃力。
修心修行,誠如金龍教練所說,就是每一天都做好自己,這樣就足夠。
===
重溫之前三篇有關業、情緒與集氣的分享:
想睇更多日常?請Follow Facebook 丁明姬魔法 或 Instagram minglemagi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