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[借書發揮] 讓情緒解脫](http://minglemagick.com/cdn/shop/articles/32_for_Blog_Posts_Preview_edf7f236-1fb0-4b76-997d-c17bf2608420.png?v=1739503827&width=1100)
[借書發揮] 讓情緒解脫
[最終篇] 關於情緒輪迴、習業及善惡
===
如未曾閱讀前兩篇分享,可先花少少時間閱讀,會比較完整。
第一篇分享在這裡:
[情緒輪迴與習氣]
第二篇分享在這裡:
[善業,惡業,noted with thanks]
===
既然「業」與行為反應會形成無盡循環,「善業」播下「善」的種子,自然就種出「善果」。作為修行者,最「基本」當然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種下惡果,因為要「還」。(其實「還」這字太過負面,不過姑且用這字讓大家容易理解。)
既然「種善因,得善果」,是不是天天都做好事、幫人就是最好?即使自己不是出於真心,或是能力未夠,是否也要保持這種「善」呢?
===
以下文字來自《西藏睡夢瑜珈》一書中關於「讓情緒解脫」的章節(*曾作少量剪輯):
---
對待負面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…沒有貪執和瞋恚,讓負面情緒「自解脫」。如果可以這麼做…情緒生起之後,自然而然地就消融在空性之中。在這樣的惰況下,業種子雖然正在顯現…但是我們不會以貪執或瞋恚來回應,於是就不會産生末來的業種子。
你可能會問,為什麼讓情緒解脫比增長善業更好?這是因為所有的習氣都會綑縛我們,把我們局限在特定的身分之中,而心靈之道的目標則是要從所有因緣中徹底解脫出來。
這並不是説某人一且解脫,例如慈悲等正面的特質就不會展現。正面的特質仍然會展現,只不過當我們不再受到習性的驅使時,就能看清現状,做出自然合宜的回應,而不會身不由己地受到左右。
從正面的習氣生起的世俗的慈悲固然很好,但是勝義的慈悲是更棒的,因為它擺悅了業緣,毫不費力且完全地在心中生起,不但更為寛廣包容、更有力量,而且沒有二元分立的迷惑。
雖然讓情緒「自解脫」是最好的反應,但是在我們的修持有所進展和穩定之前卻很難做到。不論目前修持的程度如何,我們都可以在情緒生起時,暫停片刻,審視自己,盡可能地 採取最善巧的行為。
但是,我要再次強調,不要壓抑情緒是很重要的。在生起慈悲時,應該要放輕鬆,而不是刻意製造良善念頭的同時,嚴厲地抑壓體內的憤怒。
===
《西藏睡夢瑜珈》(橡實文化)
作者:丹津旺賈(Tenzin Wangyal)仁波切
ISBN:978-626-7313-37-4
---
想睇更多日常?請Follow Facebook 丁明姬魔法 或 Instagram minglemagi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