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借書發揮] 善業,惡業,noted with thanks

[借書發揮] 善業,惡業,noted with thanks

上星期談過,「業」與行為反應會形成無盡的循環。「善業」播下「善」的種子,自然就種出「善果」。「惡業」又是如何形成一個無盡的循環,讓自己不斷迷失在情緒的把戲之中呢?

大家大概都知道情緒會影響身體,所以要表達出來,不能抑壓,否則只會讓自己「生病」。知易行難。學習與自己的情緒相處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。

初學習觀察情緒時,我比較喜歡用「acknowledged」(中譯:承認)這字去提醒自己。因為這字感覺比較官腔,什至帶點冷漠。檢視自己的時候,就正好用這種抽離的角度去觀察。或者,「noted with thanks」也可以。

Acknowledged之後,讓情緒繼續自然流出。待事後冷靜下來,回想剛才的前因後果,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。可以釋懷放下就最好,如果未做到,請想一想如果下次再出現類似情況,是否有更好、讓自己更舒服的處理方法。

很多時候,我們都受社會各種限制而委屈了自己。盡可能每次做決定時,只考慮眼前的因素,做出當下能力範圍內能做的最好決定,然後就Let it be。

習慣只專注於當下,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強大。

===

以下文字來自《西藏睡夢瑜珈》一書中關於「行為與結果:業與習氣」的章節(*曾作少量剪輯):

---

「惡業」

如果我們以負面情緒回應情境,那麼,留在心中的痕跡終究會成熟,並且以負面的方式影響生活中的情境。

如果自己是在生活中很愛生氣的那種人,我們就會很容易發現到,易怒的人似乎會不斷地碰到導致他們生氣的理由,不易動怒的人則不容易遇到。兩種人面臨的外界情況可能很類似,但是不同的氣會創造不同的主觀世界。

如果我們壓抑情緒,還是會留下負面的習氣。「壓抑」是瞋恚的表現,它的形成是來自於我們把某樣東西封鎖在自身內,在門後用東西堵住,再把門鎖起來。我們強迫自己把一部分的體驗置入黑暗中,讓它虎視眈眈地等待著,直到適當的次要因緣出現時,就把它引發出來。

這種壓抑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…在心裡批判也是源於瞋恚的一種行為,它將會製造惡業的種子。

---

「善業」

假如我們能夠捨棄「不受習氣的驅使」及「去壓抑它」這兩種負面的反應,反而暫停片刻,與自己談談,然後取方法清除負面情緒。如果有人對我們生氣,因此引發我們的憤怒,此時的對治法就是慈悲。

剛開始我們會覺得這樣做很勉為其難和虛偽,但如果明白激怒自己的人是受到他自身因緣的逼迫,然後更深入地認識到他也陷在自己的惡業之中,正承受著意識被綑縛的痛苦,如果我們能如此思惟,心中就會感受到一些慈悲,然後開始放下自己的負面反應。如果能這麼做,我們就開始在創造正面的未來,我們播下慈悲的種子。

當再度面對憤怒時,便能更容易地以慈悲來回應,這種反應比起自我保護的憤怒所形成的狹隘感,將更令人感到舒適和寬廣。

===

《西藏睡夢瑜珈》(橡實文化)
作者:丹津旺賈(Tenzin Wangyal)仁波切
ISBN:978-626-7313-37-4

===

上一篇分享在這裡:[借書發揮] 情緒輪迴與習氣


想睇更多日常?請Follow Facebook 丁明姬魔法Instagram minglemagick

 

Back to blog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