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ke what you need

Take what you need

斷捨離已經盛行了很多年。這種提倡簡化生活、減少浪費的生活概念,再加上幾年前疫情關係,相信大家都開始明白less is more的意義。

以前讀econ已學過什麼是need(需求),什麼是want(欲求)。商業社會最喜歡就是將所有物品都變成want,讓消費者欲罷不能失去理智。近期流行的甚麼bubu炒風,意義上跟炒波鞋、炒潮牌、炒樓、炒股完全一樣。人有我有,人冇我更加要有。抽到打個卡「好感動」,抽不到又打個卡「求安慰」。每次見到店鋪外大排長龍都忍不住諗,究竟玩得幾耐?

我認為desire最致命的地方,不是泥足深陷不能自拔,而是不知自己在做什麼。沒意識地行屍走肉,被人牽著走,不知痛亦不知自己有問題。裝睡的人最難叫醒(但他可以選擇醒),沉睡的人則叫不叫也罷。

不論是物質還是感情關係,追與求都無益。如果一定要以二元去分立,「要vs不要」會較為健康,因為這是一個較接近「need」和「當下」的思考判斷。「有vs沒有」、「好vs不好」、「抵vs不抵」等等都容易被情緒左右,而做出不合乎本願的決定。任何你未曾擁有的東西,都有潛質成為你的want。你的want list想要幾長?「擁有」究竟能為你帶來什麼?

明白自己為什麼有不安,為什麼有恐懼,為什麼要透過「擁有」而獲取快樂、滿足和安全感。以上所有無可避免都與金錢掛勾,修正自己的價值觀,解除不必要的金錢束縛,讓生活變得理性自在,不再玩別人為了利益而創造出來的遊戲。

===

重溫4月17日的節目,淺談了一些關於消費及會員制的問題。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JdbTHdWu5qM?si=py5gdYUNZ1cr70aF&t=4747 


想睇更多日常?請Follow Facebook 丁明姬魔法Instagram minglemagick

 

Back to blog

Leave a comment